大火的“元宇宙”,是少数人炒作的闹剧还是多数人真实的未来? 原创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收录于话题#热点聚焦 37 个内容 #元宇宙 1 个内容 #科普 1 个内容
“元宇宙”铺天盖地、来势汹汹地占据了各种头版头条的时候,小北还以为自然科学界取得了什么重大突破!发现了比宇宙起源还古早的物质。
但看了各种介绍后觉得,这东西,好像和宇宙并没有什么关系?
非要说有什么关系的话,那可能就是元宇宙和宇宙一样,都充满未知,人类知识暂时都无法抵达其边界。
因为未知,所以也充满了人类的各种想象。
那么,元宇宙到底是什么?
关于“元宇宙”,比较认可的思想源头是美国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弗诺·文奇教授,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说《真名实姓》中,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。
1992年的科幻小说《雪崩》这样描述元宇宙:“戴上耳机和目镜,找到连接终端,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、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。”
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,在这里,人们用数字化身来控制,并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。
电影《失控玩家》
如果想更直观地体验这种感觉,或许可以去看看电影《头号玩家》。
电影里,人类除了吃饭、睡觉和上厕所外,其他所有在现实世界开展的活动均可复制到虚拟空间。
电影《头号玩家》动图
完全虚拟的时空场域,像大爆炸一样从“虚无”诞生一切,我们在这里游戏、社交、体验所有……难道电影里的想象就要照进现实,这就我们未来的生活图景吗?
反正资本界的大佬们,已经出动了。
交互游戏开发公司Roblox以300多亿美元的市值在纽交所上市,当日股价即上涨54%,被誉为“元宇宙第一股”。
微软CEO表示公司正在打造一个企业元宇宙;Facebook母公司更名为“Meta”;字节跳动大手笔收购VR创业公司Pico。
扎克伯格演示“元宇宙”社交场景,来源见水印
B站的UP主也按捺不住了,推出很多关于元宇宙的科普视频。
做知识付费的平台陆续上线介绍元宇宙的课程。
图书热销榜上,出现了讲解元宇宙本质、逻辑、前景、投资机会等内容的书籍。
全国第一家元宇宙协会成立,杭州元宇宙加速基地落成,张家界景区元宇宙研究中心挂牌……
张家界回应“元宇宙研究中心挂牌”
一时间,元宇宙成为一个风口。
有人看好,认为这是时代机遇,人类未来就生存在数字化的世界;也有人唏嘘,认为这是脱离技术“画饼”,所谓的科技元素更像是噱头。
大火的“元宇宙”,到底是少数人炒作的闹剧,还是多数人真实的未来?没有谁能给出一个确凿的答案。
但诸如“元宇宙”这样的新概念的出现,无疑承载了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待,对科学技术为人类福祉服务的美好理想。
阅读《科学的社会功能》这本书,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科学,理解科学的价值和意义,明白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,探究如何实现科学为人类福祉服务的理想。
01
什么是科学
小时候,很多人的理想都是成为一名科学家。
长大后,我们才发现成为科学家是多么困难。
虽然不是科学家,但我们在生活中常跟别人说“你这说法/做法不科学”,好像我们人人都还挺懂科学。
我们会听到别人信誓旦旦地说,“维生素C和海鲜不能同吃,否则会中毒,这是有科学依据的”, “输液可以疏通血管,科学实验都证明过”。
这些所谓科学的说法,真的科学吗?到底什么是科学呢?
关于“什么是科学”,至少存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观点。
理想主义的科学观认为,科学单纯追求真理的发现,其功能旨在建立一套符合经验事实的世界图景。
现实主义的科学观认为,功利性比什么都重要,探索真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,也只有在实际过程中才能检验真理。
理想主义的观点不承认科学具有任何实用的社会功能,即使有,也至多是相对次要和附属的。
在他们看来,科学本身就是目的,科学只是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。
科学是一种方法,可以发现诸多最深刻问题的答案,如:宇宙和生命的起源、死亡与灵魂的存在等等。
这种理想主义科学观的一种最温和的表达就是,科学是智识文化的重要组成,对于文明社会来说,现代科学知识与现代文学知识同样是不可或缺的。
与此相对立的现实主义科学观,把科学看作是通过理解自然而实际驾驭自然的一种方法。这种观点为古希腊传统所抵触,但也是普遍存在的。
培根思想中的两个关键词是“功用”和“进步”。古代那些哲学家不屑于“有用”,而是沉溺于自我满足,他们热衷于建立那些道德完美的理论,试图去解决永不可能解决的难题。
维多利亚时期,绝大部分进步人士都认为,科学的功能在于普遍造福于人类。麦考利曾经这样写道:
它(科学)延长了寿命、减少了痛苦、消灭了疾病、增加了土壤肥力、为航海提供了新的安全保障、为军队提供了新武器、在大小河流上架设了从未有过的桥梁、照亮黑夜如同白昼……科学是永不停顿、永不自我满足、永远追求完美的。
麦考利先生若活在现代,对于科学的成果,可能会有不一样的、更具说服力的看法。他会指出,人类已经拥有百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物质享受和巨大力量。
但是他也将不得不承认,现代科学无法解决普遍富裕和幸福的问题。战争、金融混乱、数百万人的必需品被蓄意破坏、未来战争的威胁,等等,都是我们在描绘现代科学成果时必须指出的现况。
02
科学与公众的关系
不仅科学家关注科学,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也会对科学怀有兴趣。
公众获取科学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样,除了看书、听讲座外,科普短视频近年流行起来。
很多UP主专注于做科学、科技、科普类的内容,收获了大量粉丝。
科学与公众,是需要互动的。科学若脱离了公众,其结果对双方都不利。
科学家需要让公众明白,科学家在做些什么,这些工作对人类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,否则就不可能期望公众理解、支持科学家的工作并提供必要资源,来换取科学事业进展可能为人类带来的福祉。
更微妙的是,如果没有公众的理解、兴趣、关注和批评的话,科学家就有可能失去社会文化土壤而越来越趋于孤独。
这种孤独不是科学家的孤独,而是科学的孤独。
与脱离公众相对的一种情况,就是不加任何鉴别与解析地向社会推广,剥离了科学理论的背景、概念内涵、有效性范围等必要的说明。
这不仅加深了科学与公众之间的鸿沟,而且也加深了职业科学家和科普读物之间的鸿沟。职业科学家对宇宙和生命起源或者生物进化等问题的态度,与科普书籍所发表的意见截然不同。
社会公众自以为学到了科学,却浑然不知是一种高级迷信而已。
因此,做好科普工作,让公众理解科学,仍然任重道远。
03
科学如何应用
关于科学应用的讨论,必然涉及经济问题。我们不得不追问,现存的或设想中的不同经济制度,究竟能为最大程度实现科学造福人类社会,提供多大可能?
众所周知,经济离不开政治。法西斯主义的出现,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系列战争。
面对可怕的世界大战,科学家们难以置身其外,无论是作为普通公民,还是职业研究工作者,都深受影响。
自文艺复兴以来,科学第一次处于危机之中。科学家们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,但是,如果要让科学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,并避免所面临的威胁,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公众,都必须对科学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。
科学的社会应用出现过一系列问题。相当长一段时期内,科学进步的目的,几乎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来提高物质生产率,以及用于发展武器装备。
这不仅导致“技术进步型”失业,更忽略了科学造福人类的更直接的价值所在:健康和生活。
科学的不同学科也发展得极不平衡,那些可以立竿见影地产生效益、有利可图的科学,如物理学、化学,可谓是生机勃勃,而生物学,还有社会科学,则暮气沉沉。
目睹科学事业饱受摧残,是非常令人痛心的。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,这意味着疾病、愚昧、苦难、劳苦与夭折,而对于科学家来说,就是焦虑与虚度的一生。
科学可以改变这些槽糕的境况,但唯有建立更合理的社会体制,让科学与社会相互理解、共同携手、彼此促进,才能完成这一改变,最终实现科学为人类福祉服务的理想。
-End-
编辑:国栋,妍书
观点资料参考:
《科学的社会功能》(精华版),
[英]J.D.贝尔纳 著,王骏 编译
图片来源:《头号玩家》、《流浪地球》
转载及合作请发邮箱:
scb01@pup.cn
##20211124
本期活动
你对“元宇宙”持什么态度呢?你认为科学与社会如何相互作用?评论区留言和小北聊聊吧!
小北将从留言中选出两位幸运读者,送上今天的主题图书《科学的社会功能》(精华版)。
《科学的社会功能》(精华版)》
原标题:《大火的“元宇宙”,是少数人炒作的闹剧还是多数人真实的未来?》